2019年仅剩下2个月,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年年难过年年过,又要开始准备年终关账的工作。对于年终关账,很多财务人员都认为只要做好对账工作,保证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就可以了,却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事项:财务数据异常引发的税务风险。
金三系统上线,国地税合并后,2019年税务稽查呈现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税务机关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纳税人开展风险检查,企业的财务经营数据,纳税申报数据成为重点检查对象!具体怎么查?以下两个典型案例值得关注:
案例1 “其他应付款”科目出卖“隐瞒收入” 2019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风险扫描分析,发现S公司的其他应付款指标明显高于预警值。 经进一步分析,税务人员了解到,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于2016年6月开发了某商务楼项目,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底竣工,2017年11月收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开始对外销售,2018年账面预收款16160.27万元,其他应付款3175.71万元。 税务人员将该公司2018年的财务会计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表的各项指标与其历年指标做比对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其他应付款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增加额和营业收入的相当比例。 “该公司是不是存在将应税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用未实际发生的应付款项虚列支出的问题?”带着疑问,税务人员调取分析S公司2017年以来的申报资料等涉税信息。 掌握大量信息后,税务人员约谈S公司财务人员,要求该公司对其“其他应付款”等财务指标异常说明原因,并提供证明材料。最终,S公司财务人员因无法举证说明其他应付款高企的理由,承认其存在隐瞒收入、虚列往来账问题,少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等税费,并补缴税款、滞纳金合计271.54万元。 案例2 三表不一致暴露多列支成本 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渣处理、冶炼辅料生产、耐火材料生产、化工(粗酚)深加工等经营项目,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2017年度进(销)项税发生额约为5500余万元,企业报表申报成本5.2亿元。单独看起来,数据似乎没有什么瑕疵。但是,比对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后,税务机关发现,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与相应的现金流量并不完全匹配,经测算其实际成本仅为4.8亿元,比申报的成本少了0.4亿元。在一个个来龙去脉清晰的数据面前,企业财务负责人承认了多列成本的事实。 单从纳税申报表看不出异常,但是通过对比财务报表,在大数据下,该公司原本看似没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关联、解析变成了有价值的数据资产,涉税疑点问题也暴露出来。 那么作为企业财务人员 该如何识别财务报表数据异常 提前做好自查以避免税务稽查风险? 以下几个财务报表项目及变动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报表项目数据变动: 1.营业收入逐步增长,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之间变动异常,是否有存在异常费用列支。 2.存货余额大幅度减少,但营业收入未同比增加 存货销售是否有及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是否存在赠送、交换、分配等情况,未在企业所得税上作视同销售。 报表项目余额: 1.预收、预付账款项目余额大 企业预收账款余额大,是否没有及时确认收入少缴税;预付款账款项目余额大,是不是没有及时结转成本费用,导致企业利润虚高,提前多交企业所得税。 2.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项目余额大 其他应收款余额大,企业是否存在股东借款未及时归还,是否存在关联企业无偿借款;其他应付款项目余额大,是否存在确实无法偿付的其他应付款项未及时确认收入;是否有用这两个会计科目进行挂账,不确认或延迟确认收入。 3.营业外支出金额较大 企业是否有将不符合营业外支出的支出列入该项目,是否有将产品作为职工福利,但是未确认收入而作为“合理”损耗,列入该项目。 以上主要列举了财务报表中常见的数据异常,但在金三系统下,风险扫描并不仅仅针对报表项目余额及变动情况,还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表间比对(财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分析、同类企业经营数据可比性分析,查出企业更深层次的数据疑点。 所以,财务人员仅仅知道这些常见的财务报表项目是不够的,需要多积累学习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识别财务报表风险的方法。